人民网北京12月7日讯 12月8日下午14:00—15:30,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喻树迅将做客人民网环保论坛,就“国产转基因棉与自主创新”话题与网友交流,欢迎广大网友积极提问,参与讨论。近期,环保论坛还将就这一话题,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系列访谈,敬请关注。
嘉宾简介:
喻树迅长期从事棉花育种研究,并在短季棉生态区划、早熟性状遗传分析、生化遗传辅助育种、低酚棉特异性育种、Ghcysp基因克隆和抗虫棉育种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1、提出三个短季棉生态区得到认可,育成中棉所10、14、16、26号四个早熟新品种,累计推广1.55亿亩,有效地解决麦棉两熟耕作制度的矛盾。
2、利用生化遗传辅助育种方法,攻克了早熟早衰遗传正相关的难题,育出早熟不早衰,优质多抗中棉所24、27、36号三个新品种,已推广3000万亩,并获国家一等或重大后补助。
3、为解决棉花抗棉铃虫问题,通过转基因等手段,育成抗虫棉中棉所37、42、45号三个新品种,这一成果的推广,使美国抗虫棉占全国抗虫棉面积的95%下降到25%。
4、为解决棉子产品对动物有害问题,育出两对主效纯合隐性基因,雌蕊柱头短,雄蕊长且早散粉的低酚棉中棉所18、20号两个新品种,累计推广1500万亩,既解决了分离、串粉的育种难题,又成为历史上低酚棉面积最大的品种。
5、主持973项目棉花纤维品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为该领域挤身国际水平作出了努力。
主持973等重大项目16项。选育棉花12个新品种,累计推广2亿亩,产生效益190亿元。获奖成果10项,发表论文63篇,出版著作6部,培养研究生22名。现任中棉所所长,中国棉花学会理事长,国家863现代农业技术主题专家组长等职。
相关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北方棉区棉铃虫大暴发,仅1992年,因虫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100多亿元。
转基因抗虫棉是棉铃虫综合防治和抗性治理的重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压低棉铃虫种群数量,从而缓解防治压力、降低防治成本和化学农药使用量。
1990年,我国转基因抗虫棉开始研究,1996年大面积试种,1999年进入推广阶段。目前,我国已经培育出两代转基因抗虫棉品种17个。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作为中国国家农业部惟一批准种植的转基因农作物,近年来,从科研到推广均取得长足进步,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转基因抗虫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
由于减少了用药及用工成本,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普遍受到棉农的欢迎。目前已在黄河及长江流域普及。2003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达2000万亩,占我国棉田总面积的25%以上,由于中国国产抗虫棉的崛起,目前美国转基因棉种在中国市场所占份额已从95%降至不到40%。
国产抗虫棉,不仅成为我国重大自主科技创新的代表之作,也是我国农业产业依靠高新技术同大型跨国公司进行市场竞争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