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山脉将新疆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天山以北即为北疆地区。北疆地区作为新疆棉花种植的主产区,对于整个新疆乃至全国的棉花产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自2000年起,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先后在北疆地区建立起石河子综合试验站、胡杨河综合试验站、博州试验站等,助推中棉所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和成果在北疆地区落地。
在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有一座以农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军垦新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以“戈壁明珠”的美誉著称于世。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就建在这里。
石河子综合试验站
“试验站是2000年9月4日召开的成立大会,当时被叫做‘北疆生态试验站’,设在石河子北泉镇。2014年1月,改叫‘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时增凯说道,“起初,站里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特别苦,大家都是从安阳过来的,远离家乡,工作和生活存在各种不便。有的同事在地里工作时只能带着孩子,有次夜里,大家收完棉花都快12点了,孩子不见了,可把我们吓坏了,最后在收好的棉花堆里找到了熟睡的孩子。”
时增凯
作为中棉所科技力量向新疆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河子综合试验站不仅承担着中棉所棉花新品种的培育扩繁推广,同时还肩负着植棉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为中棉所实施“四个转移”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试验站在成立之初就定下了‘服务科研、科学研究、服务产业、窗口展示’四大功能,主要是依托我们所科技及人才优势,开展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是我们所新品种和新技术对外展示的窗口,发挥‘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功能。”时增凯说道,“建站以来,试验站为中棉所27、36、88和中棉113等棉花品种及‘宽早优’植棉技术模式的推广、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优质棉生产基地做了不少工作,使我们所的‘良种+良法’在北疆广泛应用。同时,以试验站为依托,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历经十多年,培育出了中棉所979、087、298和中7700等棉花新品种和新品系。”
“‘良种+良法’出来了,还要做好田间推广。我们不能把培育出的好棉花当成试验田里的样品,一定要推广出去,成为棉农们农田里致富之花,让农户得到实惠。否则只能是试验田里的‘样子货’。”时增凯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他和曾任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的棉花绿色增产增效团队宋美珍研究员成了周边棉农的好朋友,他们全面开展中棉所“良种+良法”技术方案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宋美珍介绍:“在团队首席张西岭研究员的带领下,我们团队历经十余年,创新研究出了‘宽早优’植棉模式,再加上我们所的优良棉花品种,在棉花品质提高方面已经取得良好效果,实现了新疆棉花生产由‘单一品种或技术推广’向‘品种+技术’‘良种+良法’综合技术推广的转变,在新疆大面积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正在引发新疆棉花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宋美珍
为此,时增凯和宋美珍经常深入第七师、第八师的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棉农植棉知识和技术。宋美珍还经常参与录制第七师融媒体中心开办的“田间课堂”栏目等,指导当地棉农做好田间管理。他们手机里添加了几百个棉农的微信,方便棉农咨询问题,无论是政策咨询还是种植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技术等,他们都一一耐心解答。
石河子综合试验站成立23年来,在品种选育、新技术研发、引进及其示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作人员赵鹏介绍说:“现在试验站有科研用地百余亩。我们还建起了实验室,面积500多平方米呢,仪器设备配套齐全,真的和建站初期的样子大相径庭。专家们来石河子也可以做室内实验了,再也不用像以前取完材料再背回安阳做实验,现在越来越方便了!”
赵鹏
库尔勒试验站常务副站长程少雨表示:“第一次到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就感觉这才是试验站该有的样子,试验地管理规范、配套设施齐全。特别是时站长和宋老师,还经常为当地棉农提供技术服务,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程少雨
发展至今,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已成为中棉所面向新疆棉花生产主战场的“桥头堡”,是中棉所科研成果示范展示的重要窗口。同时,石河子综合试验站还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着中棉所在北疆地区设立的胡杨河综合试验站、博州试验站的共同发展。
胡杨河综合试验站站长王海民介绍:“胡杨河综合试验站成立于2017年2月,是中棉所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共建的。共300亩试验地,其中140亩地用于棉花示范种植,对新棉种、新种植模式进行推广,而其余的160亩地分别用于南繁育种复壮、栽培干旱实验、病虫害的实验这三类科学实验。试验站充分依托中棉所科技力量,结合第七师生态环境,开展以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示范为主的科学研究工作,并着力把中棉所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推广出去,科技示范带动周边棉花产业发展。”
王海民(左一)
“博州试验站是我们所‘最年轻’的试验站,去年才正式成立。我们站虽然年轻,但是阅历却不简单。早在上世纪末,当地就先后引进了我们的中棉所品种,解决了当时生产上面临的棉花生育期长、枯萎病危害等问题,增加了棉农收入,深受好评。2016年,我们所在博州精河县大河沿子镇建立了优质棉示范园区,开始布局优质棉推广事宜,直到2022年10月以博州水利试验站为基地成立了博州试验站。”博州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刘爱忠介绍道,“针对博州常年遭受风灾、雹灾的情况,博州试验站为当地引进特早熟品种中棉113,并在灾后棉田重播试验,取得成功。在博州试验站的推动下,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中棉所与博州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当地建立了多个优质棉生产基地,助推博州棉花全产业链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
刘爱忠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天山南北、大漠边缘、田间地头,留下了中棉所人的身影,也洒满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怀揣着“一心只为中国棉”的热忱之心,背负着科技兴农的初心使命,扎根新疆棉花生产主战场,为助推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努力着……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豫ICP备12016946号-1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38号 邮编:455000
Tel:(0372)2562200 E-mail:mianhuasuo@caas.cn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