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安阳日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提升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

发布时间:2021-04-15 来源 :《安阳日报》2021年4月14日 访问量 : 作者: 黄亚楠
字体

  提升中国棉竞争力 让棉农背上“金扁担”
  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强化科技创新,推动棉花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让植棉户背上金扁担!”4月13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的“科技创新引领经济与园艺作物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传来了这样强劲有力的声音。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我国棉花种植面积逐渐稳定在5000万亩左右,棉花产量稳定在572万吨左右。棉花单产持续提高,2020年达到124.3公斤/亩,棉花总产基本稳定;“西北内陆棉区为主,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棉区为侧翼辅助”的棉花生产布局正在形成;棉花产业全方位支持体系日益完善,棉花产业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配置资源率效率逐步增强。
  作为棉花科研领域的“排头兵”,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棉花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中棉所坚持面向科技前沿,继续引领全球棉花基因组研究,推动原始基础研究创新发展。成功绘制了首张棉花二倍体群体的高密度变异图谱;完成了目前最大规模的表型-基因型关联研究;在《Nature Genetics》发表科研文章3篇。坚持面向产业需求,培育重大品种,为棉花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中棉所49”实现了耐旱碱、大铃和高衣分等性状的协同改良,推动了我国主产棉区品种的更新换代,累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新增经济效益150多亿元,201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坚持面向生产主战场,储备高品质突破性品种和技术,助推棉花全产业升级。培育出的“中棉所96A”,成为科技扶贫明星品种;创新无膜棉生产方式,确保新疆棉花绿色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智慧农业”系统,在主产棉区得到广泛应用;植棉技术走出国门,推动中国-中亚棉花产业一体化发展。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棉花的战略定位再一次得到了体现,为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安全,必须进一步强化国内棉花产能,推动国内大循环,提高棉花生产科技含量,让植棉户背上金扁担,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棉所负责人介绍。
  “十四五”期间,中棉所将全面结合棉花的现有优势,将现代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棉花研究中,逐步形成和完善棉花科学研究的综合型布局。加强棉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与利用,创制超高产、超优质、适应性广的优异资源。推动分子定向设计育种等方面的研究,加速棉花等精准育种进程,形成全产业链一体化的科企合作模式,培育突破性棉花等新品种。
  未来棉花种植,将突出“轻简高效”和“绿色可持续”,以机械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植棉技术为突破口,提高我国棉花等作物的生产效率与效益,提高棉农收入,推动种业小镇建设,形成区域特色,助力乡村振兴。
  根据我国棉花产业发展需求,中棉所将努力开展棉花新品种选育、筛选和示范推广,推进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生产模式研发与应用,创新棉花全产业链各环节深度融合的联盟建设运行机制,大力推行联盟棉花订单生产模式,不断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助推我国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我们将全力优化棉花产业布局,严格把控并完善棉花产业的科研端、生产端、加工端及销售端,实现棉花产业体系的提质增效,健全国内棉花供给体系,提高棉花的质量和保障程度,提升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构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中棉所负责人介绍。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棉所研究成果在《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 ——率先揭示栽培陆地棉地理分化和纤维品质改良的基因组学基础 下一篇:西部中心组织召开第三期玉米专题培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