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兵团日报》:培育中国好棉花

发布时间:2020-11-01 来源 :兵团日报2020年10月29日第5版 访问量 : 作者: 王德智
【字体:

  入秋后,在石总场北泉镇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只见100亩的棉田里种植着上千个棉花品种,棉铃累累,棉絮绽放。对试验站的科研人员来说,每一个棉花品种都展示出不同的魅力,个个是他们心中的“美人”。
  9月25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朱玉贤等9位棉花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此考察棉花的长势情况。9月27日,培育优质棉,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中棉所研究员严根土,从中棉所总部专门来此查看他选育的棉花品种生长情况。
  与此同时,百里之外的六师一○二团及周边师团纷纷传来喜讯,他们种植的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培育推广的棉花新品种——特璞棉979获大面积丰收,局部区域平均单产近500公斤,最高单产达600公斤。优质高产的棉花让团场棉农成为植棉高产户。
把棉田当作自己的办公室
  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建于2000年,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技及人才优势和新疆的气候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开展新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
  “好棉花是生产出来的”,这是中棉所领导反复强调的一句话,石河子综合试验站每一位科研人员都牢记于心。他们大都是博士、硕士,有国外留学的经历,但他们把一方棉田当作自己的办公室,一年四季脚蹬布鞋,长年奔波于棉田,辛勤耕耘,为的是能够生产出不逊色于美棉、澳棉的中国好棉花。
  全所科研人员以绿色科技兴棉、降低新疆植棉成本、提升新疆棉花质量为己任,经过10多年的攻关研究,培育了适应新疆棉区的中棉所96A、中棉所96B等高产优质机采棉品种和新材料,创新了以“宽早优”机采棉绿色高产优质高效为代表的综合性技术。
  “宽早优”植棉模式最早在七师试种。2014年,七师示范“宽早优”植棉模式3万多亩,2015年示范面积达到34.5万亩,占七师棉花面积的40%,籽棉单产首次突破400公斤,2016年示范推广175万亩,占七师棉花面积的90%。2020年,七师全部采用了“宽早优”植棉技术,其单产和原棉品质位居兵团首位。
  七师胡杨河市党委书记、政委刘新建告诉记者,七师是CCIA(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品牌高端原棉生产基地,各团场现有农业用地200多万亩,每年棉花种植面积达184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棉花农业师。棉花质量好不好,能不能卖上好价钱,对全师而言是扯骨连筋的大事情。
  七师还是CCIA的常务副理事长单位,负责探索CCIA“技术方+生产方+需求方”一体化实施方案。目前七师在一二七团建了高品质棉花模式示范园。中棉所负责制定“良种+良法”技术方案,七师负责出台相应的“优质优价”补贴政策,一二七团及有关团场按确定的技术方案负责规模化生产。目标是用5年时间,使全师高品质棉花覆盖率达50%以上。
  为了确保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中棉所新疆棉花研究中心副主任时增凯(常驻石河子负责人)、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站长宋美珍等人这两年成了七师棉花地里的熟客。他们的任务是,在新疆各个棉花产区,找出对应机械采摘的适宜棉花品种和种植模式。
  时增凯、宋美珍告诉记者,现在新疆棉花种植已普遍应用地膜覆盖播种、水肥一体化滴灌,棉花机采率也大幅度提高,兵团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机采。但是随着纺织企业对棉花品质要求的提高,现行“矮密早”一膜六行高密度植棉虽能高产,却因使用矮化品种进行机采,导致含杂率高的问题愈加凸显,迫切需要更适合机采棉作业的良种良法。目前,他们正在七师试验示范的“宽早优”一膜三行植棉技术,已经取得良好效果,有望大范围推广。
让好棉花成为农户的“致富花”
  “好的棉花品种培育出来了,还要做好田间推广,否则只能是试验田里的‘样子货’。”中棉所石河子试验站负责棉种推广销售的负责人付世海深有感触地说。
  棉种市场放开后,各类种子鱼龙混杂,棉农们难辨真伪。因此,为了让棉农们种上优质高产的棉花,科研人员在培育出棉种后还要到田间推广。
  2018年,付世海带领团队到四师、六师、七师、八师及昌吉州玛纳斯县、阜康市等地推广特早熟、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特璞棉979,但效果不佳。2019年,付世海改变了做法,他到棉花加工企业谈,当年试种了2000亩。转眼到了秋天,看着银花朵朵的棉田,棉农们服了,没曾想棉花种出了小麦的产量,不仅品质好,衣分高,籽棉单产高达500公斤。2020年,特璞棉979在当地扩种,面积一下增到20万亩,平均单产达450公斤,最高单产达600公斤。
  2019年,中棉所在全疆布局了138个“宽早优”模式优质棉科技示范户(农场),宋美珍带领团队科技人员,奔赴田间地头,向棉农手把手传授植棉知识和技术,并利用自媒体,全面开展“宽早优”植棉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截至目前,实现了“四个满意”:政府因技术落地满意、棉农因增产增收满意、棉花加工厂因品质提高满意、用棉企业因棉花纤维一致性好满意,打通了科技成果推广最后一公里。
  2017年,中棉所石河子综合试验站与国家棉花产业联盟结合,把以“宽早优”模式生产的原棉交由纺纱企业、制衣企业试纺织布制衣,已试制批量200支纱线、面料和成衣投放市场。与我国市场上的大众棉制品相比(20-40支纱),这批产品光泽如丝,免烫不折,水洗不变形,开辟了高品质原棉全产业链闭环运作先河,对我国棉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订单规模化生产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昌吉国家农业园区“宽早优”绿色高效技术集成620亩高标准示范田,经专家组现场组织机械采收鉴定,实收籽棉亩产量508.8公斤。专家组一致认为,“宽早优”植棉技术研究与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3年至2020年,“宽早优”植棉综合技术累计在新疆推广面积达到了2300万亩,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得到当地政府部门、棉农、棉花加工厂和棉花全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良好评价。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有望引发新疆棉花种植模式的一次重大变革。
棉花专家组在石河子综合试验站考察棉花长势
六师棉农观察特璞棉979长势
 
 

上一篇:棉田当纸写文章--中棉所科技助力兵团第七师棉花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 下一篇:党务行政党支部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