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黄亚楠)12月4日,从市科协传来好消息,在近期召开的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第二十二次全体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李付广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也是我市首位获此殊荣的科技工作者。
4日下午,市政府、市科协有关负责人来到中棉所,向李付广表示祝贺并进行座谈。
李付广主要从事棉花遗传改良工作,在转基因技术创新、抗虫种质创制及棉花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获得者。他的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在李付广等中棉所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棉花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次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也是对李付广为我国棉花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1957年在北京成立,1958年春,整体搬迁到我市,如今已经过去了62个春秋。“中棉所的成长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与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及安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随着棉花科研进入分子时代,中棉所率先开始了棉花基因组的研究工作,在棉花基因组研究方面,中棉所处于全世界领先地位。我们不仅面向当前,更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需要。”李付广介绍。
李付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能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我感到十分荣幸。这对于我个人和中棉所只是个起点。新疆是我国的棉花主产区,也是中棉所的生产中心,与之相邻的中亚地区在历史上是传统的优势产棉区,根据国家棉花产业的定位需求及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我们正在布局从安阳中棉所本部出发,把科研成果推广到新疆,再进一步辐射到中亚地区,使之成为我国棉花产业发展和需要的一个整体,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资源。”
“棉花产业发展不能受制于国外,全世界40%的纺织服装产业是中国人在生产,全国每年需求的原棉总量大约850万吨,每年需要进口200多万吨,如果我们将新技术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开拓新的海外市场,把中亚地区的棉花产业与我国新疆主产区融为一体,这对于中亚国家的发展致富是个重要渠道,同时,也能够保障国家棉花产业的安全稳定,实现互惠共利。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把棉花科研工作做好,将是我作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的一个主要努力目标。”李付广介绍。
市科协负责人介绍,中棉所科研实力雄厚,科技创新成果众多,多年来为安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李付广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安阳市科技界的一件大喜事,也是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科协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将坚持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团结和引领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进行科技创新,促进科学普及,促进科学繁荣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