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中国农科院网:【研学与思考】中国农科院强化五大支撑 为乡村振兴做好支撑服务

发布时间:2019-06-13 来源 :中国农科院网 访问量 : 作者: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管理局
字体

  5月27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报告会并作报告,要求中国农科院各研究所和科技人员要立足乡村振兴大战略,把自己摆进去,积极思考谋划能为乡村振兴做什么,怎样进入、怎样结合、怎样支撑、怎样服务,并提出了科技支撑乡村振兴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韩长赋部长的报告,为全院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履行好国家队使命担当,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
  中国农科院作为隶属农业农村部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在新时代更好落实“三个面向”指示,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使命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聚焦韩长赋部长提出的粮食安全、乡村产业发展、乡村人才培养、农业绿色发展、脱贫攻坚五大任务,以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为引领,以创新工程为抓手,优化创新布局,聚焦重点任务,强化联合攻关,激活创新活力,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政策供给、技术支撑、前沿引领和典型样板,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组织实施“藏粮于技”系列科研计划,支撑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治国安邦第一要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农科院在粮食作物研究领域积累了雄厚的科研优势。近期,由作科所、水稻所牵头,组织5个研究所28个科研团队,编制了中国农科院“藏粮于技”科研计划。由牧医所组织2个研究所10个科研团队编制了中国农科院畜禽良种化科研计划。“藏粮于技”科研计划将围绕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四大作物,重点开展育种技术提升、重大自主品种培育、高效精准栽培、绿色丰产关键技术集成四大科技行动,夯实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四大作物的遗传育种理论,突破分子育种、基因编辑、转基因、智能设计育种、杂种优势固定等核心技术,支撑保障我国水稻、小麦口粮绝对安全,玉米基本自给,大豆自给率逐步提升,食用大豆完全自给。畜禽良种化科研计划以培育高效、优质畜禽新品种为目标,研发基因组育种技术,构建智能化育种新体系,建立畜禽育种平台,推进科研与生产、市场的深度融合,全面建成高效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快培育肉牛、肉羊、白羽肉鸡、肉鸭等一批保供给的主导品种。同时,稳步推进以地方品种改良为主的生猪、细毛羊、奶山羊、牦牛、蛋鸡等特色优质畜禽品种。
  下一步,针对韩长赋部长提出的“良机”要求,我们还将组织科研团队编制中国农科院机械设施装备重大科研计划,针对重点生产环节和薄弱区域适用农机装备缺乏等突出问题,加快突破水稻机插、玉米机收、棉花机采、油菜和花生机播机收等机械化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研制丘陵山地宜用农机具,推进果品蔬菜和畜禽养殖等机械化。
  二、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跨越行动和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创建行动,支撑服务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走科技增值之路。中国农科院在农产品加工、食物营养、食品安全、数字农业等方面拥有系统的科研积累和科技优势,要按照韩长赋部长的要求,调动相关研究所和科研团队聚焦乡村产业发力攻关。
  一是实施好乡村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跨越行动,重点围绕农业信息化智能化、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农产品收储运、农产品精深加工、食品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技术短板,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特别是要实施好中国农科院“非洲猪瘟防控”科研计划,研发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研发高效消毒与灭虫技术产品,创制安全有效防治疫苗,为我国非洲猪瘟疫情长期防控和生猪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实施好“牛奶优质化”科研计划,阐明牛奶乳脂肪乳蛋白形成机理,建立奶类品质评价技术及标准,提升生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含量,研发奶产品的品质评价方法和标准,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健康奶产品的迫切需要,为奶业振兴提供关键科技支撑。同时,加快食物营养健康、智慧农业、农业农村发展战略等科研计划的设计和启动工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更全面的支撑和保障。
  二是实施好乡村振兴标准体系创新行动,围绕种养殖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控制、质量安全评价检测、生态资源评估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基准研究,提出一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业质量提升的技术标准或行业规范建议,为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标准体系支撑。
  三、积极参与乡村人才培训教育,支撑服务乡村人才振兴
  韩长赋部长讲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依靠,没有人,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中国农科院具有学科齐全、人才丰富、布局广泛的优势,要按照韩长赋部长的要求,实施好农业人才系列专题培训,助力乡村人才培养。一是开展“授渔脱贫培训专项”,以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带头人、技术骨干及贫困户为培训对象,着力培养一批适应高效、绿色生态农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和生产能手。二是开展“地方人才支持培训专项”,建立院地人才合作交流与培育能力提升的支撑体系,结合当地人才培养与成长需求,大力推动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地方科技人才储备与培育;加大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和少数民族特培学员培养力度,强化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等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发挥学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培养导师回访制度和科技服务长效机制,着力提高培养质量。三是开展“联盟科技人才培训专项”,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联盟人才知识更新和农业科研协同创新。同时,创新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培训方式方法,通过强化摸底调查、优化课程设置、递次推进阶段性培训计划、丰富培训形式和内容等,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效率、育农所需。
  四、加强农业投入品和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支撑服务农业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需要从发展战略、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产品研制与应用技术集成等不同层面进行系统布局与持续研究。中国农科院拥有雄厚的研究基础、平台和团队支撑,有能力、有条件在引领支撑农业绿色发展中走在前做表率。中国农科院将按照新发布的农业绿色发展科研计划,支持环发所、资源区划所牵头,组织全院13个研究所50多个科研团队,以提升耕地质量为基础,以提高水、肥、药利用效率为核心,以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农膜残留防控为重点,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核心关键技术、前沿技术、配套技术、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技术创新和持续协同攻关,构建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着力解决制约中国农业绿色发展“节本增效、质量安全、绿色环保”的重大科技瓶颈问题,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五、开展农业科技精准扶贫示范,支撑服务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科技扶贫是农业科研国家队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农科院将按照韩长赋部长关于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的要求,按照“脱贫攻坚主战场在哪里,中国农科院专家团队就到哪里”的行动方针,充分发挥科技、成果、人才、平台等优势资源的作用,深化实施中国农科院科技精准帮扶行动,助力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一是优先保障永顺、龙山、剑河、咸丰、来凤等5个农业农村部定点扶贫县的科技帮扶工作,构建“3+N”的结对帮扶体系(指每县分别安排1名副院长、1个机关部门、1个研究所和多个产业指导专家组),组建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重点开展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与指导,提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指导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出产业提质增效的对策建议。二是开展科技扶贫与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对中国农科院确定的河北省阜平县、甘肃省临潭县、黑龙江省桦川县、陕西省紫阳县4个科技扶贫重点县和江苏省东海县、江西省婺源县、河南省兰考县、四川省邛崃市4个县(市)开展示范县(市)共建。对科技扶贫示范县将派出相应的专家团队,开展持续深入的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科技服务、产业指导,集成一批实用技术,加大示范推广力度,发展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势产业,构建适宜区域发展的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农业综合生产技术模式,打造全院科技帮扶的样板。对乡村振兴示范县将重点开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服务,帮助编制发展规划,强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强化技术培训,将示范县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集聚园、先行先试试验田、绿色发展先行区,为全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我院的智慧和样板。三是开展“三区三州”(“三区”指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四省藏区,“三州”指甘肃临夏州、四川凉山州和云南怒江州)深贫县团队帮扶,为“三区三州”89个深度贫困县各安排1个产业技术专家团队,帮助贫困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新模式,开展产业扶贫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全面指导当地产业发展,解决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为当地早日脱贫提供科技支撑。
  六、构建支撑服务乡村振兴全院一盘棋工作格局
  落实好五个方面的重点支撑服务任务,需要加强全院层面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激励惩戒力度,形成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乡村振兴全院一盘棋工作格局。一要落实主体责任。各研究所和院机关相关部门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加强资源统筹和工作对接,强化工作督办问责,形成工作推进合力,确保重点任务落实落地。二要优化资源配置。依托科技创新工程稳定支持经费,统筹相关科研经费、科技平台、人才团队等科技资源,并引导社会力量增加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三要推进产学研协同。集聚科研机构、优势企业、地方行政部门等科技创新要素和优势力量,推动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科研院所对接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合体,开展定向合作、定向攻关、定向集成、整体应用,打通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转化通道,形成多学科集成的“一条龙”产业发展模式。四要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等公众媒体,宣传全院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乡村振兴的成效,推介典型案例和成功范式,讲好乡村振兴模式道路的中国故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安阳市教育局、安阳县教体局一行来所调研 下一篇:中棉所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