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最新动态

农科专家在线:李付广︱‘中棉所41’请代我向嫦娥问好

发布时间:2019-03-11 来源 :农科专家在线 访问量 : 作者: 冯文娟 海燕 丹丹
字体

李付广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科学家,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Journal of Cotton Research主编。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随着嫦娥四号到达月球的还有搭载着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果蝇、酵母6种生物以及水和土壤等必需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6种生物构成一个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微型生态系统,放置于密封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罐内,载荷罐体装置光温水调控系统。马铃薯、拟南芥、油菜、棉花4种植物的选择是出于未来太空对粮棉油的需求考虑,棉花是最重要的纤维作物,因此得以入选。
  带着任务上月球
  月面环境是可怕的,白天最高温度近130摄氏度,最低则低于零下180摄氏度,同时还伴随着低重力和强辐射等。本次实验就是要研究在月面这些极端条件下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状态,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棉花有着很好的适应性,不惧怕高温,生命力强大,具有良好的抗逆境能力。本次登月的棉花种子,在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在月面长势良好,这是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嫩芽,实现了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实验,为人类今后建立月球基地提供研究基础和经验。
月面发芽的棉花
  ‘中棉所41’——盐碱旱地的“先锋作物”
  此次在月面发芽的棉花种子,就是大名鼎鼎的‘中棉所41’的种子。在众多棉花品种中,‘中棉所41’表现尤为突出,它可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谈起‘中棉所41’的培育过程,就得讲讲27年前发生的影响我国棉花产业的大事。1992年,棉铃虫灾害大面积爆发,棉花是当时近3亿棉农的重要经济来源,中国1/4的外汇收入来自纺织品及服装,棉花出了问题,也会影响1900万名纺织及相关行业工人的生计。国外抗虫棉借机占领了中国市场,为提高我国棉花竞争力,中棉所决定牵头研发国产转基因抗虫棉。
棉花田
  2002年,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国家审定的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41’的诞生和推广,让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终于有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其抗虫基因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构建完成,基因转化和品种培育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完成。正是以‘中棉所41’为主力的国产抗虫棉的发展壮大,让国产棉市场占有率从1999年的5%逆转为2012年的98%,彻底击溃国外品种的垄断。
‘中棉所41’大田
  选的就是你 不用再怀疑
  ‘中棉所41’苗好、苗壮、早熟,高产稳产,产量比同类品种增产11.2%-14.1%,抗逆性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耐干旱、盐碱,适应性广,抗棉铃虫性强而持久,减少棉铃虫防治70%-80%,吐絮畅、易采拾,纤维品质优良。
  ‘中棉所41’由于抗虫和高产等特性被迅速推广,连续多年一直是黄河流域主推品种,部分地区种植面积在50%以上。该品种于2009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棉所41’还有极好的遗传性,被全国20多家单位选作育种亲本,又衍生出‘中棉所63’‘豫杂35’‘银棉2号’等一系列适应不同棉区的品种100多个,使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竞争实力大大增强。
转基因棉花植株幼苗
  太空生物学在招手你准备好了吗
  在月球发芽的‘中棉所41’与陆地上的基本无差别,说明棉花种子在非常态逆境条件下仍能正常进行基因表达,完成了本次科普试验使命,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生存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数据。
  本次实验中棉花在经历月球高真空、宽温差、强辐射等严峻环境考验后正常生长,充分展示了棉花在未来太空生物学研究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棉花可以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氧气,纤维可以做衣服,棉籽仁油份与蛋白质含量超过50%,低酚棉可以拿它当食物;如果未来人们要带着作物上太空,棉花将是优先选项。科幻电影《火星救援》中在火星上种土豆情节或许将改为种棉花了。
  专家及团队介绍
  专家介绍:李付广研究员主要从事棉花遗传改良工作,主持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或课题11项,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支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自然•遗传》3篇、《自然•生物技术》1篇;出版学术著作4部;培养研究生40余名。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团队介绍:李付广研究员作为学术带头人的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团队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团队成员以中青年专家为主,研究方向包括:棉花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机理解析、棉花品质与株型协同改良、棉花基因组学与品种分子设计等。团队在转基因技术创新、抗虫种质创制及棉花基因组学研究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构建了组织培养分化率高达95%的棉花遗传群体,为转基因效率大幅提高奠定了基础;建立了“基因转化-种质创新-品种培育-产业化”的研发体系,使全国棉花研发的上中下游优势力量成为一个整体,为国产抗虫棉新品种培育及产业化作出了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科研第二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 下一篇:后勤农场党支部学习贯彻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