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下简称中棉所)于1957年8月在北京成立,1958年3月整建制迁到白璧镇大寒村。57年来,中棉所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农业农村一线,艰苦创业、不懈创新,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建所以来,中棉所累计培育棉花新品种88个,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6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4项、二等奖11项;1990年至2010年间,培育棉花品种累计推广3.57亿亩,占同期全国棉花种植总面积的26%。中棉所原所长喻树迅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棉所在取得辉煌科技成果的过程中,孕育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懈创新、勇攀高峰,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创业、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与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一脉相承,是红旗渠精神的继续、再现和弘扬。当前,我市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改革发展关键期,经济进入新常态。学习弘扬中棉所的创业、创新精神,对于我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深入开展向中棉所学习的活动。
一要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建所初期,中棉所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科研要深入生产、深入群众”、“专业所要深入产区”的号召,毅然放弃大城市优越的物质生活,举家迁往地处棉花主产区的安阳县白璧镇大寒村,牢牢扎根一线,开展科研工作。他们克服交通不便、生活环境艰苦、科研条件差等一系列困难,潜心研究棉花生长特性,精心培育棉花新品种,热心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持续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取得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重大成果。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要在当前全市经济爬坡过坎、克难攻坚过程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敢于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勇于攀登创新创造高峰,立足岗位,奋发有为,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与力量。
二要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不懈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建所57年来,中棉所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培育棉花新品种为主线,配套创新出多项适用技术,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中棉所10”是我国第一个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12”是我国第一个高产、优质、抗病的棉花新品种,1990年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棉所28”是我国第一个杂交棉种;“中棉所29”是我国第一个国审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填补了当时我国棉花杂种一代利用的空白。在科研发展目标上,坚持原始创新,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重要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领先世界的重大创新成果。2007年,中棉所先后自筹经费数千万元,与中外科学家合作启动“棉花基因组计划”。2012年8月,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二倍体棉花-雷蒙德氏棉全基因组遗传图谱绘制;2014年4月,完成了亚洲棉(A基因组)全基因组测序组装,为我国在世界棉花基因组研究方面拔得头筹。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不懈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就要积极围绕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瞄准国内国际科技前沿,加强技术攻关,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勇于在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过程中攀登高峰、建功立业。
三要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中棉所充分发挥国家队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协同攻关。20世纪90年代,中棉所联合国内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先后成功培育出两个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转基因抗虫棉的国家,彻底夺回了被国外抗虫棉垄断的市场,成为所校协同创新、联合科技攻关的成功典范。同时始终坚持求真务实,面向市场需求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了棉花“基因转化—种质创新—品种培育—产业化”的研发转化体系,是我国科技战线坚持科研与生产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团结协作、求真务实的精神,就要加快构建我市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的密切合作,联合攻关,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技术扩散的机制,让科技创新在稳增长、调结构、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进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主导和推动作用。
四要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精神。57年来,中棉所始终把振兴国家棉花产业,实现棉花品种优质化、国产化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断取得关键技术重大突破,在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上,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建国初期协作推广药剂拌种,实现了棉花亩产历史性翻番;及时培育出“中棉所10”和“中棉所16”,创立了长江、黄河流域麦棉两熟耕作模式,缓解了粮棉争地矛盾;及时选育出新品种“中棉所12”,攻克了棉花枯黄萎病难题;协同攻克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育种,使国产抗虫棉市场占有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5%上升到2013年的98%,打破了我国抗虫棉市场被国外垄断的困境;近年,主动调整科研力量与研究方向,提前开展抗旱耐盐新品种培育与盐碱旱地植棉新技术研究,为我国棉花种植区的调整提供了技术和品种储备,对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确保我国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并大力发扬中棉所牢记使命、敢于担当的精神,就要面对转中求进、改革创新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新要求,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服从服务于安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振奋精神、主动作为,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努力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中棉所创业、创新精神,同红旗渠精神一样,孕育于安阳,传播于全国,弥足珍贵。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把开展向中棉所学习的活动,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学习实践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与推动全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紧密结合起来,联系工作实际、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讨论,制定措施,狠抓落实,在全市掀起学习弘扬中棉所创业、创新精神的热潮,为打造安阳经济升级版、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豫ICP备12016946号-1 地址:河南省安阳市黄河大道38号 邮编:455000
Tel:(0372)2562200 E-mail:mianhuasuo@caas.cn 豫公网安备41050202000117号
技术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