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中棉所专家谈“中棉所精神”(人民网)

发布时间:2007-01-12 来源 :人民网 访问量 : 作者: 蒋建科
字体

  李宝玉:我体会,中棉所精神的主要内涵是服从祖国的需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我196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中棉所,下了火车打听去中棉所的路,许多人竟然不知道这里还有个棉花所,那时所里也没通公共汽车,从早上一直等到下午,幸亏遇到了老所长,才搭他的车到了所里。
  因为研究所就在农村,条件可想而知。到所里的路都是土路,下雨就没法出去。有一次有急事冒雨骑车出去,回来只得抗着自行车。要想改善生活,就得到镇子去排队买猪肉,有时买不到,就还得跑几十里地去买猪下水。
  我认为,我们所的科技人员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踏实肯干,二是科研与农民紧密结合。大家都特别能吃苦,不怕流汗。搞棉花育种跟别的作物不一样,每年的7、8月份是天气最热的时候,却正是需要大家下地观察的关键时候。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给棉花做杂交、制种,都要亲自动手,每天都要观察记录,一天也不能少。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团结奋斗,大家亲如一家,都老实得可爱。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不能浪费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实实在在为国家和农民做些事情。
  项时康:勤于实践应该是中棉所精神的内核和关键。对棉花科研来讲,没有实践,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
  中棉所之所以能连续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关键在于我们始终抓住了我国棉花生产的重大关键问题,所以能在近50年的里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棉花大面积流行黄萎病时,我们及时培育成功了“中棉9号”抗黄萎病品种。
  当棉花大面积流行黄、枯萎病时,我们及时培育成功了既抗黄萎病又抗枯萎病的新品种“中棉12号”。
  当农民们需要既抗病又高产的新品种时,我们又及时拿出了“中棉29号”。
  当棉花主产区移到新疆后,中棉所也将目光转到新疆。所里的传统是:每个干部都要蹲点,要与农民同吃同住,培养与农民的感情,与农民要形成共同语言。
  科学本身就是创新,必须有创新点,才有意思,才有劲。要注重学科交叉,不要怕跨学科。不要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圈子了,应该互相启发、互相借鉴。
  邢以华:我体会“中棉所精神”的核心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我1954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业部国际合作司,1958年成立中棉所时,领导说研究所要深入棉花主产区,大家都没二话,背起行李就来到安阳农村。那时的条件确实很艰苦,我们住的丙级房都是两家合住,家里没有条件做饭,都吃食堂。当时的实验室条件也很简陋,大家都在田间做实验,看的比较多,积累的经验自然丰富。
  后来我们下到农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同他们手把手一起做田间实验。农民朋友有生产实践经验,但缺乏书本知识。而我们有书本知识,而缺乏生产实践经验,两者结合在一起,便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棉花被普遍认为没有杂种优势,但我们并没有轻易放弃相关研究。1991年1月我退休了,3月我就背起铺盖卷住到了山东惠民县。我认为,争论是必要的,但长期争论不如那生产实践来证明。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要与广大农民朋友紧密结合,认真解决实际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当地百姓一点都不了解什么是杂交棉,当地农业主管部门也有不同看法,我们就一点一点地做,同农民朋友一起干。最后终于获得了成功。头一年干了20亩,第二年就扩大到154亩,第三年就在好几个县推广开了,并迅速掀起了种植抗虫杂交棉的高潮。
  有谁能想到,如今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已经出了几十个,其面积已经占到全国棉花面积的12—13%,预计今后几年将达到30—40%。抗虫杂交棉就是一个“科研促进生产,生产促进科研”的典型案例。
  靖深蓉:“中棉所精神”就是一种凝聚力和吸引力,它紧紧地拉住我们,不让我们走开。我的孩子3岁时才有机会坐卡车进安阳市区,孩子见过农村的猪和鸡,从没见过城市里这么多东西,就站在那里数小汽车:“1、2、3”。
  正是“中棉所精神”留住了我们。我们1965年一起分配到所里的9个人,只剩下3个人了,但庆幸的是我们坚持了下来。为了培育“中棉所29”,我们全所紧密团结,统一行动,分兵把口,充分利用育种材料。从1994年起,就一直坚持蹲在棉田里研究观察,直到1998年通过品种审定。“中棉所精神”里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后勤、党务、人事等部门的紧密团结和大协作精神。可以说,没有这些大协作,科研成果就无法取得。
  记者感言:采访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已经有10多年时间了。每一次见到他们的科技人员,每一次实地观摩他们的新品种,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感受,都会有一种急于报道他们“中棉所精神”的冲动。
  “中棉所精神”让我们记起一句熟悉的话:“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事实证明,如果没有这种敢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中棉所就不会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成就。
  “中棉所精神”给我们以启示和激励。我们身居城市的科技工作者该以什么样的成果来回报社会?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育种:走在棉农的需求之前 下一篇:我育成最新高产型抗虫杂交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