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首页栏目» 综合动态

多措并举加快重建 有力有序恢复生产——中棉所抗洪抢险之灾后重建篇

发布时间:2021-08-25 来源 :后勤服务中心 党委办公室 访问量 : 作者: 杨小坤 宋晓轩
字体

  “@席金锋,抓紧时间采购抽水泵,@李希堂,第一时间进行地下室抽水!”
  7月22日上午11:00左右,浑浊的洪水还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科研楼大厅的台阶前肆意逗留,忙活了一宿,来不及喘息,副所长马雄风就在后勤工作微信群安排了这项工作任务。中棉所的灾后重建工作就此展开。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农科棉办〔2017〕100号)的规定,后勤服务中心负责水、电以及物资保障和灾后清理等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此次特大暴雨淹没了科研楼地下室存放的超低温冰箱、光照培养箱和配电室、水泵房,交流中心地下室后勤物资仓库和课题组仓库,导致许多物资遭受损失。为了最大程度减少国有财产损失,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体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迅速投入灾后重建工作。
  收到马雄风的指示,后勤服务中心采购科科长席金锋和采购员魏贵军便踏上了采购水泵的路程。
  从研究所到五金交电市场,这段魏贵军外出采购几乎每天都要走的1.5公里路程,如今却显得格外艰难。“时间紧急,我们是趟着水走过去的,没办法开车和骑车,一共买了21台水泵,包括8台大功率泵、13台小功率泵,来回走了三趟,花了500元让铲车送回来的。”魏贵军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每台泵被用到了什么地方他也如数家珍,“8台大泵用到了科研楼和交流中心,其他的都送到了专家公寓。”
  18:00左右,中棉所院内的洪水退去后,后勤服务中心首先开始了科研楼地下室排水工作。“购买的水泵没有到达前,我们先把浇水用的软管裁成十多节,利用虹吸将采光井高出地表的水抽出来,能抽一点儿是一点儿,能快一分钟是一分钟。”做了30多年水电工作的后勤服务中心水电组李希堂这样说。
通过虹吸排水的软管  马雄风拍摄
安装新购置抽水泵  马雄风拍摄
  随着大功率水泵投入使用,地下室抽水效率明显增加。“一开始把水泵放到采光井里抽水,水位下降到窗户下沿后就抽不到室内的水了,楼梯又进不去,我们把采光井遮雨棚拆开,放入梯子,采光井面积不大,高度却有3米多,李海棠和李学平两人顺着陡峭的梯子下到采光井将水泵抬进地下室,抽水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物业科王志鹏这样介绍当时的工作情形。
下入采光井的李学平(左)和李海棠(右)  彭振拍摄
  至23日19:00左右,经过24小时的不间断抽排水,科研楼地下室积水全部排干,“根据李付广所长的指示,为了保证科研楼各课题组冰箱存储的试验材料安全和满足基本的办公条件,我安排电工从变电箱中用缆线外接通了一二三楼层的室内线路,临时给科研楼接通电源。”负责水电工作的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彭振说道。
  22:00左右,抗逆鉴定课题组率先展开低温冰箱内科研材料抢救工作,此时房间内洪水浸泡过的超低温冰箱东倒西歪。“我们课题的两台超低温冰箱就躺在门口附近,而且冰箱门一个朝上,一个朝侧边,正好可以打开门,我们就取走了样品,其中叶片之类的样品已氧化,不能继续利用;其它诸如质粒、构建好的载体以及提取好的cDNA等样品估计还能用,我们把这部分实验材料分类转移到-20℃冰箱中备用了。”王俊娟介绍当时的情形。
  同日,采购科考虑地下室积水排完后的物资清理工作,紧急采购LED探照灯、头灯等40个,胶鞋100双,手套200余双,以备开展各地下室物资抢救与恢复工作使用。
  24日周六,12:00左右,交流中心地下室完成抽排水工作,后勤人员全体无休继续上班,清理地下室存放的各类物资,并全部转移至楼上,待至天气晴朗,消毒洗刷后将被浸泡的手套、工作服、拖把、毛线等物资进行统一晾晒。
搬运物资仓库物资  张中勇拍摄
  当晚20:00左右,随着科研楼地下室传出声整齐划一的“一二三,嘿——”劳动号子,横七竖八的低温冰箱逐个被恢复原位。
复位超低温冰箱  张冰海拍摄
  洪水的浸泡,不仅对物资造成损坏和财产损失,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病毒传播和疾病传染。为了及时清理洪灾造成的各种有毒有害垃圾,做好灾后防疫工作,后勤保洁人员加班加点对各地下室、大厅等部位喷施84消毒液和酒精,环卫人员连夜将一车车的垃圾送至垃圾清运中转站。在灾后重建过程中,高新区市政管理局对我所提供了垃圾清运、路面清洗、消毒杀菌等帮助。
  “洪水将院内定点存放的垃圾冲的遍地都是,各地下室清理出来的受损物品也是不计其数,这给我们的清洁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只能加班加点,首先是派了大量的保洁人员对地下室进行每天两次的消毒,随后与职工、学生一起清理科研楼和交流中心地下室。”平时工作任务繁杂的后勤综合科科长张红卫,这些天更是一脸疲惫地说道,“刚开始院内大量的垃圾我们用大的清运车清理,后边从地下室清出来的湿垃圾,我们用小的运输车一趟趟送到中转站,中转站也都排起了长龙,清运一车要很长时间。至8月5日,中棉所院内垃圾清理完毕。”
大车清运废物垃圾  张红卫拍摄
喷施84消毒液  张红卫拍摄
  “食堂作为全所员工和学生的饮食保障,反应迅速,没有让大家在抗灾过程中忍饥挨饿。22日早上6:00左右,新食堂员工冒雨赶来给参加抗灾的人员做了早餐,抢在停电之前备足了包子、馒头和鸡蛋汤,7:00左右就让抗灾人员吃到了热乎乎的早饭。”从海南科研中心调回来管理餐厅工作不足半年的奚建平说道。
  另一个食堂是老食堂,由于地势相对较低洪水漫入10厘米左右,22日当天没能提供餐饮,工作人员用两天时间完成了食堂的清洁、消杀和物品采购工作,于24日下午5:00左右恢复正常供餐。
工作区食堂通过临时用电备餐  奚建平拍摄
  洪水退去后,物业人员联合专业维保公司对电梯开展了24小时昼夜检修工作,以排查电梯运行存在的安全隐患。截止目前,研究生宿舍楼的电梯因为地势较高,没有受到洪水影响,经检测电梯可正常使用;科研楼电梯已于8月3日恢复正常运行;交流中心电梯因地下室墙体持续渗水需借电梯井抽排水仍暂停运行。
  后勤服务中心电工及时对受损的电力系统进行了检修,同时对损毁严重的配电柜等制定了维修方案,现已全面完成维修工作,中棉所院内已于8月14日上午恢复正常供电。
  与排水和恢复供电同步,研究所网络系统也逐步恢复到位。
电力恢复抢修(左:贠龙生 右:钟向阳)   王志鹏拍摄
  中棉所东场试验基地距离所部15公里,场区和门前的棉花田,地势比较低,且该处周围的排水系统因路政修路等造成部分损坏,排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所领导与基地工作人员。此次的暴雨,对本来排水就困难的东场场区更是雪上加霜,除了周边的试验田,场区内还有种子仓库、农用物资仓库、农机设备等,晚上在值守和住宿的工作人员很少,凌晨的强降水让基地值守人员猝不及防。
  7月22日特大暴雨后,农场仓库院内积水最深处达80公分,为了及时清除积水和恢复基地生产生活,试验农场总场场长助理张海芳、仓库保管员王军及驻场电工和亚杰三位同志连续4天吃住在恢复生产现场。
  “我们3个人先把1台70公斤的水泵挪了过来,陆续又调用6台抽水泵,24小时不间断排水,场内积水基本排清,顺利保住了仓库内的麦种。抢险期间,东场内停水停电,我们只能干啃方便面充饥,由于暴雨前后我们都采取了应对措施,目前仓库内小麦种子储存状况良好,农场2200亩生产和试验的玉米、大豆、棉花等作物生长稳定,基本没有被长期浸泡,避免了次生灾害的发生。”抢险救灾的场景,让张海芳刻骨铭心。
东场前棉花试验田排水  蔡忠民拍摄
  洪灾还淹了东场试验基地取水井,影响基地人员及试验人员安全用水。洪水退去后,食堂员工就去周边其他单位打来干净的饮用水,供员工日常饮用和备餐使用。为尽快恢复基地用水供给,基地人员连续一周开展洗井工作,同时委托专业检测单位对水质进行检测和监测。至8月3日,取水井恢复使用。
东场基地用水质量检测  李文英拍摄  
  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中棉所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科学决策、靠前指挥,把保障职工和学生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带领广大职工敢打硬仗,完成了排水清淤、电力抢修、消毒防疫等工作,防止了灾后疫情发生,修缮了中棉所院内基础设施,及时恢复了科研与生产生活秩序。
  中棉所作为国家级科研单位,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全力保护国有资产、维护国家利益的行动,是中棉所人顾大局、勇担当的体现。所领导提前谋划、指挥得当,职工积极努力、及时处置,是中棉所在7•22特大暴雨后顺利完成灾后重建工作的关键。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众志成城抗洪险 窗下“借光”做科研 ——中棉所抗洪抢险记之植保楼篇 下一篇:抗洪抢险冲在前 危难时刻显担当——中棉所抗洪抢险记之风雨兼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