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5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国家棉花体系优质早熟棉现场测产观摩会。
会上,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樊廷录致欢迎辞。他表示,中棉所和甘肃省农科院作物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联合选育的中棉113综合性状优良,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有效支撑了河西走廊棉花生产的恢复。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副处长霍文静表示,甘肃省农业农村厅近年来开展棉花大县奖励政策,推动甘肃棉花规模化生产,2022年棉花种植面积涨幅达55%。下一步,将着力构建棉花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产业营销体系,推动甘肃省棉花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棉所副所长、中棉113主要育种人马雄风简要介绍了中棉113的品种特性。中棉113是针对我国西北内陆棉区和中亚生态特点,培育的集“早熟(110天)、高产(450公斤)、优质(双31)、稳产”于一身新品种,后引种到新疆,并通过塔吉克斯坦审定,累计300万亩,先后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品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第七师、第四师、博州、昌吉等地主推品种。在兼具高产、高衣分和优质的基础上,中棉113早熟性十分突出,一方面可为南疆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两年三熟提供种源基础,挖掘南疆2200万亩棉田增种1000万亩小麦潜力,为国家粮食安全和棉花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针对西北内陆常出现的棉花苗期低温等不利气候,可在出苗率低的田块,于5月中下旬补种中棉113,根据实测产量,依旧可达当地平均产量,可作为救灾品种,有效保障棉农收益。
会上,由甘肃省经济作物推广站、敦煌市农业技术中心、敦煌市农技中心、酒泉市农业科学院等单位专家对甘肃省敦煌市瓜州县示范的中棉113进行现场测产。结果显示,中棉113籽棉产量465.2公斤/亩,皮棉产量223.3公斤/亩。其中籽棉产量超出甘肃平均产量100公斤/亩,皮棉产量创甘肃省最高记录。
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棉所所长李付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甘肃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棉花面积恢复成效显著,有力保障了我国原棉供给。下一步,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将进一步围绕甘肃省棉花产业发展需求,联合相关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科技赋能甘肃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加会议的还有甘肃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王芳,以及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相关岗位科学家和试验站站长、甘肃省相关农业推广部门负责人等80余人。
此次会议加速了科研成果的落地应用,通过进一步加强推广应用力度,将对西北内陆棉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引擎,为我国原棉有效供给提供坚实保障。
观摩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