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1. 当前位置:
  2. 首页» 首页栏目» 科研进展

中棉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揭示棉花抗黄萎病的关键基因及其调控通路

发布时间:2023-08-31 来源 :棉花分子遗传改良创新团队 访问量 : 作者: 葛晓阳
字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广研究员团队揭示了棉花miR319c-  MYB33 模块平衡棉花生长和对大丽轮枝菌抗性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揭示了microRNA(miRNA)与转录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平衡植物生长与抗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棉花的株型和抗性改良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相关成果以“The cotton   MYB33  gene is a hub gene regulating the trade-off between plant growth and defense in   Verticillium dahliae   infection”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综合期刊《尖端研究杂志(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IF=10.7)上。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为人类生活提供最主要的天然纤维、食用油和蛋白质等。当前,提高产量依然是棉花品种选育的第一目标,而良好的株型结构和高抗性是保证棉花高产稳产的关键农艺性状。作物生长与防御的平衡是作物育种必须克服的难关,因此挖掘调控生长和抗性平衡的关键枢纽基因成为当前作物育种的主要挑战之一。

该研究首先鉴定调控棉花抗病性的关键基因GhMYB33,其突变体 ghmyb33  显著提高了对黄萎病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GhMYB33的转录水平受到ghr-miR319c的精细调控。同时,GhGAI1与GhMYB33互作后影响GhMYB33对  GhSPL9 和  GhDFR1  的转录调控,进而平衡棉花的株高和抗病性。该研究阐明了以GhMYB33为枢纽蛋白平衡棉花生长发育与防御响应的调控通路,为创制兼顾生长发育和抗病性的优异材料提供了基因资源。

中棉所李付广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家和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棉所已毕业博士生胡广和葛晓阳研究员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王晔副研究员和王鹏助理研究员参与了该研究。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authors.elsevier.com/sd/article/S2090-1232(23)00233-3

1-小.jpg

miR319c- MYB33 模块平衡棉花生长和对大丽轮枝菌抗性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上一篇:中棉所王占彪研究员团队联合国内外团队在Nature子刊发表研究成果 下一篇:“高产稳产抗逆小麦新品种中育1211选育与应用”获安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