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定编号:国审棉20210007
品种名称:中棉所145(中7700)
申 请 者:新疆中农优棉棉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 种 者:新疆中农优棉棉业有限公司、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完 成 人:马雄风,张先亮,代帅,时增凯,吕宇龙,李添卫,孟永明,任翔,梅峥
品种来源:232179/S21
特征特性:非转基因早熟常规棉品种,春播生育期123天,出苗较好,前期长势较强,后期不早衰,整齐度较好,结铃性较好,吐絮畅。株型紧凑,株高 67.05 厘米,Ⅱ式果枝,茎秆茸毛较多,叶片中等,叶色深。棉铃卵圆形,第一果枝节位 5.45 节,单株结铃 7.05个,铃重 5.65 克,衣分 42.3%,子指 10.6 克,霜前花率 99.05%。抗枯萎病(病指 5.8),耐黄萎病(病指 30.7)。不抗棉铃虫。HVICC 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 31.6 毫米,断裂比强度33.6 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 4.55,断裂伸长率 6.55%,反射率 78.15%,黄色深度 8.5,整齐度指数 85.75%,纺纱均匀性指数 164,纤维品质Ⅱ型。
产量表现:2018-2019 年参加西北内陆棉区早熟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358.7 千克、151.5 千克和 150.0 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36 号增产 4.9%、6.5%和 6.3%。2020 年生产试验,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 383.0 千克、172.4 千克和 165.9 千克,分别比对照新陆早 61 号增产 4.4%、8.0%和 6.1%。
栽培技术要点:4 月中下旬播种,一般每亩留苗 1.2 万-1.5 万株,单株留果枝 6-8个,中耕 3-4 次,提早定苗、追肥,初花期至花铃期,每亩用缩节胺 1-1.5 克。苗期以防蓟马、棉蚜为主,中后期以防棉蚜、棉叶螨为主。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早熟棉区春播种植。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
--农业农村部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2021年第一次审定会议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