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棉所EM1703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品种来源:中10418/中棉425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持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名称:转cry1Ab/cry1Ac基因抗虫棉中棉所EM1703在黄河流域生产应用的安全证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编号:农基安证字(2018)第281号
转基因目标性状:抗棉铃虫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棉铃虫常规棉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株型较紧凑,叶片偏小,叶色深绿。铃卵圆形。株高99.8厘米,单株果枝数11.4个,单株结铃12.5个,第一果枝节位6.5节,第一果枝节位高度25.8厘米,果节长度12.7厘米,果枝夹角60.8度,喷施脱叶剂前吐絮率70.4%。铃重6.2克,子指11.7克,衣分39.5%。抗病性: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2020年,高抗枯萎病(病指1.38),耐黄萎病(病指23.28);2021年高抗枯萎病(病指2.75),抗黄萎病(病指18.6)。纤维品质: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结果,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8毫米,整齐度指数85.1%,断裂比强度30.3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5.2,伸长率6.5%,反射率76.3%,黄度8.4,纺纱均匀性指数141。
产量表现:2020年、2021年参加河北省机采棉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子棉、皮棉分别是233.2千克、92.4千克,分别比对照石抗126增产5.1%、8.3%。2022年生产试验,亩产子棉、皮棉分别是285.4千克、112.0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4.2%、10.5%。
栽培技术要点:适期播种,播种期在4月15日至4月30日。合理密植,适宜密度在3000—3500株/亩。全程合理化控,根据棉花长势、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酌情及时适度化控。施足底肥,底肥重施有机肥,初花期重施花铃肥,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浇水,适当补施盖顶肥。苗期根据天气情况,主要防治立枯病,中后期重病棉田注意防治枯萎病、黄萎病;棉铃虫当百株二龄以上幼虫超过5头时应及时防治,全生育期注意防治棉蚜、红蜘蛛、盲蝽蟓、烟粉虱等害虫;草害防治视情况而定。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河北省棉花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适宜在河北省棉区春播机收种植。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告《冀农告字【2023】5号》(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十次会议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