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棉所93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特征特性:属早熟杂交抗虫棉品种。夏播生育期105天。株型较紧凑,株高99.1厘米,果枝中等、上举,每果枝果节数3.7个,平均果节长度6.8厘米,第一果枝始节位6.6节,果枝始节高23厘米,茎杆粗壮,无茸毛,叶片较大,叶色较深,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单株结铃13.1个,衣分40.2%,子指11.3克,霜前花率82.2%,僵瓣率11.4%。出苗较好,长势强,整齐度好,吐絮畅。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7毫米,断裂比强度31.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9,断裂伸长率6.6%,反射率77.4%,黄色深度8.3,整齐度指数85.9%,纺纱均匀性指数151。经鉴定:枯萎病指13.8,黄萎病指36,耐枯萎病,感黄萎病;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2016~2017年度参加江苏省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子棉亩产213.6公斤,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11.3%,平均皮棉亩产85.6公斤,比对照增产14.3%;2018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子棉亩产216.7公斤,比对照中棉所50增产5.5%,平均皮棉亩产83.8公斤,比对照增产6.2%。
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5月中下旬至6月初适期早播,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2、合理密植。每亩3000~4000株。3、科学施肥。提倡两次轻简施肥,亩施纯氮15公斤左右,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15公斤左右;氮肥使用比例:基肥约占40%,蕾末初花期追肥约占60%;磷钾肥基肥与花铃肥各占50%。4、适时化调。一般在初花期、盛花期及打顶后一周左右分别用缩节胺1.5克左右、2.0克左右、3~4克。5、病虫防治。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苗病、盲蝽蟓、蚜虫、红蜘蛛、烟粉虱和斜纹夜蛾等病虫,注意棉铃虫的后期防治。6、适时脱叶催熟。10月5~10日选择晴好天气,使用脱叶催熟剂(噻苯隆30克+乙烯利200毫升左右),促进脱叶吐絮集中采收。
审定意见: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江苏棉区种植,不宜在枯萎病重发、黄萎病发病田块种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告第11号(第六十六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通过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