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名称:中棉所135
区试名称:中MB1460
申请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育种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棉研29*69307(153系)系选。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常规种。株塔形松散,果枝长平展,茎杆粗壮,茸毛多,叶片中等,铃形长卵圆。四川省两年区试:生育期132天;株高103.7cm,果枝13.5台,单株结铃28.0个,单铃籽棉重6.3g,衣分40.6%,籽指11.0g。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虫性两年鉴定均为抗棉铃虫,高抗红铃虫。HVICC标准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mm,比强度33.2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6.6%。
产量表现:2018年参加四川省棉花区试,平均亩产籽棉269.12千克、皮棉108.39千克,分别为对照品种川杂13的6.93%、5.00%;2019年续试,平均亩产籽棉236.69千克、皮棉97.1千克、分别为对照品种川杂13的6.93%、3.77%;两年区试平均亩产籽棉252.91千克、皮棉102.74千克,分别比对照增产6.77%、4.39%,增产点率80%。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籽棉222.13千克、皮棉89.74千克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2.84%、10.12%。
适宜种植区域:适宜四川省棉区种植。
栽培技术要点:4月中下旬直播,种植密度在1200~1800株/亩。根据田间实际情况而定;施足底肥,重施花铃肥,多施有机肥,适当增施钾肥;依照“前轻后重、少量多次、逐级调控”的原则,合理施用缩节胺或助壮素;重点防治盲蝽、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监测防治棉铃虫和红铃虫。
——川农函[2021]498号(四川省第九届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会议审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