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中棉所9号

  • 作物类别棉花品种
  • 品种特性中熟棉
  • 国家审定
  • 省级审定
  • 品种权授权日
  • 品种权授权号
  • 育种者 蔡荣芳、汪若海
  • 访问统计
  • 添加时间2008-11-14

品种信息



      中棉所9号(原为中399系)系本所以(中4×乌3)F1×[(岱福×57-8)×A54-62]复合杂交,于1978年育成的丰产、优质、抗黄萎病的中熟陆地棉品种。1980年经黄河流域区试和全国抗黄萎病区试通过,列为推广品种。并被确定为全国抗黄萎病区试对照种。
      中棉所9号早熟不早衰,霜前花率90%以上,耐水肥,更适于在高水肥地种植。
      1.特征特性
      生育期140天左右,属中熟类型,出苗快,长势稳健,株型较紧凑,Ⅲ型稍紧。第一果枝节位6-7节,叶片小、厚、折皱大、色浓绿,透光性好,叶基红斑鲜明。铃卵园,铃重5.2克,结铃性强。铃壳薄,吐絮畅而集中,色泽洁白,僵瓣烂铃少。衣分36%-40%,子指10.0克。
      2.产量水平
      1978-1979年参加全国生态试验,平均亩产皮棉141.1斤,比对照品种徐州142、岱字棉15、中棉所7号和鲁棉1号平均增产22.8%,其中本所试点皮棉产量比对照鲁棉1号增产17.4%,霜前皮棉产量增产12.1%。1979-1980年参加黄河流域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皮棉169.4斤,平均比对照鲁棉1号仍表现增产。1979-1980年同时参加全国抗黄萎品种区试,两年平均亩产皮棉159.1斤,比对照鲁棉1号平均增产14.5%,两年均居第一位。
      3.纤维品质
      1979、1980年黄河流域区试和1981年生产试验由北京市纺织检验所测定,综合6年17个试点样品的测定结果,纤维主体长度29.01毫米,细度6013米/克,强度3.69克,断裂长度22.18千米,1979-1981年试纺32支纱,品质指标平均2197分,棉结杂质71粒/克,综合评为上等一级。纤维品质符合纺纱要求。
      4.抗病性
      1976年经河北邯郸地区农科所抗黄萎病鉴定,剖杆结果,病株率15.8%,指数5.9,属高抗类型;对照冀邯5号病株率100%,指数71.9。1977年全国棉花黄萎病生理型鉴定,经安阳等4个菌系接种鉴定,结果为抗安阳、新疆菌系,耐辽阳、泾阳菌系。1979-1980年参加全国抗黄萎病区试,花铃期和剖杆病指数平均分别为30.4和45.5,抗病性居第一位。
      从1977-1980年,中棉所9号参加全国抗黄萎生理型鉴定和全国抗黄萎病区试等6个试验,铃期调查结果,发病株率平均比鲁棉1号减轻33.6%,指数减轻22.1;剖杆结果,病株率减轻25.1%,指数减轻21.8。
      5.栽培技术要点
      ⑴适于一般水肥地和高水肥地、轻病地和黄萎病区种植,整个生育期长势稳健,便于田间管理。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丰产潜力,前期要以促为主,促壮苗早发,使其早座桃;后期要增加肥水供应,确保早熟不早衰。⑵一般水肥地,密度3500株/亩左右,旱薄地适当增加密度,以4000-5000株/亩为宜。⑶在生产队要设种子田,选用中喷大朵,株选混收种子留种。做好提纯复壮工作,入选株系要保持一定的群体,以确保复合杂交丰富的遗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