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对4250份棉属栽培种和野生种的63项遗传性状进行系统、同步鉴定与评价。
1、农艺、经济性状研究:按统一标准鉴定、分析了棉属种质资源的41项农艺性状(茎叶茸毛、油腺、蜜腺等)和经济性状(衣分、铃重、绒长等)。评选出高衣分类48份,大铃类77份,长绒类45份,短果枝类23份,多毛类48份,低酚类50份,无蜜腺类37份。
2、苗期耐旱、耐盐性研究:采用反复干旱法和在池内浇盐(NaCl)水法进行耐旱、耐盐性鉴定。筛选出耐旱类55份,耐盐类44份。
3、纤维、种子品质鉴定:统一利用HVI900系列测试13项纤维品质指标和Trebor-80测定2项种仁品质指标。评选出高比强类69份,最佳马克隆值45份,高蛋白质(含量44%以上)类42份,高脂肪(含量38%以上)类58份。
4、抗病虫性鉴定:在均匀的病圃和固定虫源的罩笼内进行抗病虫性鉴定。筛选出抗(耐)黄萎病类44份,抗枯萎病类39份,抗棉蚜类12份,抗棉铃虫类28份,抗棉红铃虫类13份。
经研究鉴定获得了259550个数据输入计算机,评选出777份优异种质和抗(耐)源材料。繁殖了4250份棉属种质资源入国家种质库,分析了12个野生种的染色体核型。为科研单位提供了5176份优异种质和抗(耐)源,还试种示范了2.79万亩从美国PD系中鉴定、筛选的优质品系1571(SC-1选)、1504(PD9223选),这些研究将为我国棉花科研和生产产生积极的作用。
(资料来源:刘国强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