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棉花抗黄萎病苗期鉴定新技术

  • 获奖名称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二等奖
  • 获奖年度1987
  • 本所排名第一完成单位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牛玉兰、张久绪、李成葆

成果信息

      为加速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选育进程,首要的是对现有种植品种及资源材料的抗病性进行鉴定。通行的抗病鉴定方法系在天然或人工病圃中进行成株期鉴定,一年一次,时间长;占地面积广,损失大,故而开展苗期鉴定技术研究。
      经两年多次重复对比试验,从六种苗期鉴定方法中选定两种,可以将供试材料的抗病性明显地区别为高抗(HR,病指为0.1-10.0)、抗(R,病指为10.1-25.0)、耐(T,病指为25.1-50.0)和感(S,病指为50.1-100.0)等类型,达到了鉴定要求,以及为育种工作者提供抗源材料的目的。
      选定的两种方法分别是:1、土壤接种棉籽培养基物法,病菌经棉籽扩大培养,阴干后粉碎,按10克/每米播行或土重2%-3%撒入土壤,混匀后即可;2、无底纸钵蘸吸菌液法,配置1×107孢子/毫升菌液,每培养皿(9cm)倒入10毫升,将纸钵放入培养皿中,待吸进菌液后取出,10-15天发病,发病率70-80%。鉴定株数以100株为宜,重复3次,抗、感病对照品种要正确选定。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率达到80%或病指50以上为鉴定时间,分级记载,最后统计分析。
      (资料来源:李成葆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