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兼宜多种熟制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中棉所23

  • 获奖名称农业部科技进步奖
  • 获奖等级三等奖
  • 获奖年度1999
  • 本所排名单独完成
  • 添加时间2008-11-22
  • 访问统计
  • 获奖经历
  • 获奖人员 马家璋、鲁黄均、谢方灵、杨伟华、蔡荣芳、马丽华、徐成就、罗云佳、解五子、刘海菊、苏桂兰、朱亚楠、冯新爱

成果信息

      中棉所23(原系名中164)采用国内首创的混选-混交法育成,综合了多亲本的优良性状、遗传 基础较丰富。通过混交打破育种目标同不利性状间的基因连锁;通过混选,将目标性状和谐 地重组在一个载体上。1982年开始配置前期组合,1985年最后一次配组合。利用大陆混选, 海南加代,同时混交,结合相应的选择和比较,1989年成系。从1990年开始,先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棉区以及南疆棉区不同熟制的条件下进行国家、省、地区级的正规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或品比试验,皮棉产量均列参试品种之首,并且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南疆还多次大面积创造了3000kg.hm-2以上的超高产记录。
      中棉所23纤维品质优良,在国家区试中,2.5%跨长27.4mm,在河南省区试中,2.5%跨长27.9mm(符合我国目前棉纺用棉量达80%左右的商品棉长度标准),整齐度50.3,比强度20.4g.tex-1,伸长率7.0,麦克隆值4.6。在以后进行的国家级生产试验和在安徽省区试以及地区级对比试验中,在保持比强度、麦克隆值的基础上,2.5%跨长达到29mm左右。
      中棉所2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既适合作一熟春播,也适合麦棉春套,在黄河以南棉区还可作麦棉夏套,长江流域棉区作大麦、油菜茬夏栽亦可获得高产。抗枯、耐黄、较 强的抗棉铃虫性和抗旱耐盐性。对栽培技术不苛求,易管理、收花省工。目前,除特早熟棉区外,几乎全国主要棉区都已推广运用,特别是在我国主产棉区的黄淮海和南疆,深受棉农欢迎。从1991年试种示范,至1998年,全国累计推广3169.1万亩。其中1998年为1139.8万亩。累计新增产值24.3亿元。
      中棉所23的育成是我国棉花育种史上的一大创新,即利用创新的混选-混交法,育成国内外第一个“多熟制兼用”的棉花新品种。
      (资料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网站/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