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海地区的气候因子种一茬麦或棉有余,麦棉连作不足;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矛盾日益突出。原来一些专家多从改革植棉技术入手,矛盾不能缓解。1987年全国品审办、中棉所组织冀、豫、鲁、皖四省品审办及八市县农业局、科委、棉办、种子等部门,从只研究植棉技术,改为麦棉品种及栽培技术等两对因子的配套研究入手。经过五年研究试验示范,获得了适合该地区推广的麦棉产量最佳平衡点,实现了双增产的目标,组装成麦棉品种、新技术的配套《双541》农业目标工程,并证实试验研究的成功在于部门、技术、人员的合作。经专家测产验收,小麦亩产286.05公斤、籽棉亩产211.30公斤、亩净增产值(较一季春棉)106.89元,分别超过设计指标的14.41%、5.65%、和8.89%。八市县共计开发推广面积2233.59万亩、产皮棉171.32万吨,增产小麦638.92万吨,增加经济效益23.87亿元。
该项研究被农民赞为:该项技术推广可以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手中还有一百元零花钱的农业目标工程。
注:《双541》农业目标工程是通过研究开发麦棉配套品种和配套技术,达到亩产小麦500斤、籽棉400斤、亩增收入100元。
(资料来源:郭恒敏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