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官方微信
微信公众号

中国短季棉育种学

  • 出版单位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7年3月
  • 编著者 主编:喻树迅; 副主编:范术丽、宋美珍 等; 参编:喻树迅、范术丽、宋美珍、叶武威、黄祯茂、刘国强、李付广、刘金海、刘传亮、张朝军、黄殿成; 审稿:汪若海、项时康、刁光中、王志华 等
  • 添加时间 2009-01-01
  • 访问统计

图书简介

        喻树迅主编,2007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彩色图版7页,编委会名录1页,前言2页,前言13页,正文663页,83万5千字。
        编者对本书介绍:“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今后,社会经济的进步、“人增地减”的发展趋势必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复种指数、改革种植制度、从少熟发展到多熟、从单作发展到间套复种,不仅是中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也是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中国棉花生产方向,由一熟棉田向粮(油)棉两熟乃至多熟发展,由麦行套种棉花向麦后移栽棉花乃至直播棉花发展,由低经济效益向高经济效益乃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是必然的。短季棉正是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产物。今后,随着科技进步,短季棉必将进一步发展,显示出新的活力。
        20世纪,中国国内虽然也有一些关于短季棉的著述,笔者也出版过一本《短季棉优质高产新技术》,但都比较简沽,篇幅较短。21世纪初,笔者又出版了《中国短季棉概论》,较全面、完整、系统地回顾、总结、提炼了中国短季棉在遗传育种、栽培、植保、土肥等专业方面的经验、成就,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但其中遗传育种部分未能充分展开,不能满足读者需求,读者渴望国内有一 部比较全面、完整、系统、细致的短季棉遗传育种著作。为此,笔者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参考国内外有关专著及文献资料,编写了本书,以抛砖引玉,并与广大科技工作者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学术思想,以总结国内外短季棉科研成就和实践经验为主,把先进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现实情况结合起来。本书除了较全面、完整、系统、细致地反映多年来中国短季棉科研育种成就外,还融合了笔者多年来的实验资料。但短季棉引入中国时间较长,推广面积较大,为此只能依据“详今略古”、“记重点略一般”的原则,着重记叙短季棉引入中国以来的主要育种成就与实践经验,内容力求丰富充实,覆盖面广。本书面向全国,博采众家之长,集科学理论、科研成果及实用技术于一体,具有较深的理论性、较广的实用性、较强的指导性和战略性。
        本书旨在研究中国短季棉的生物学、遗传学、育种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介绍有关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的理论、技术及在中国短季棉育种中的应用,阐述中国短季棉的高产品种、纤维优质品种、早熟品种、抗病品种、抗虫品种、耐旱品种、低酚品种等不同类型品种选育中应采用的相关方法和理论依据。
        本书的基本任务是:在认识和掌握中国短季棉生物学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各地生态条件和植棉水平等,确定育种目标,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优异的、特殊的遗传资源,应用先进的、恰当的科学技术和农学技艺,改良中国短季棉品种的遗传素质及群体遗传结构,创造早熟、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性强、用途多样、适应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在繁殖、推广中国短季棉新品种过程中,不断提高和保持其种性,实现生产用种良种化、种子质量标准化、棉花种子产业化,充分发挥优良品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促进中国短季锦生产持续发展。
        中国短季棉育种的技艺,即根据观察来鉴别现有遗传资源材料中带有重要性的根本差异,并选择和繁殖其中优异类型的能力,对育种工作者来说,是极珍贵的财富。中国短季棉育种工作的有效实施,还必须具有解决特定问题所需的特殊技术,能够运用实验室技术配合田间试验,周密、快捷、准确地进行育种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育种者的基本训练和科研素质。
        20世纪初,中国引进陆地棉,经科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选育出短季棉品种类型,研究出与其配套的栽培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短季棉,并不断改造和推广应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总结这些成果和经验,并继承和发展短季棉育种技术,对加速中国短季棉的科技创新,促进棉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书23章:1、中国短季棉育种简史;2、短季棉生物学基础;3、短季棉的遗传学基础;4、短季棉种质资源;5、短季棉的育种目标;6、短季棉引种;7、短季棉选择育种;8、短季棉杂交育种;9、棉花远源杂交育种;10、短季棉杂种优势利用;11、短季棉航天及诱变育种;12、短季棉生物技术育种;13、短季棉分子标记育种;14、短季棉生化标记育种;15、棉花早熟育种;16、短季棉高产育种;17、短季棉优质育种;18、短季棉抗病育种;19、短季棉抗虫育种;20、短季棉耐旱育种;21、短季棉低酚育种;22、棉花良种繁育;23、短季棉种子产业化。